納杰知識產權公司logo
                                                  納杰知識產權

                                                  國家知識產權正規備案單位

                                                  專利申請專利申請 商標注冊商標注冊 高新認定高新認定 知識產權貫標IP貫標

                                                  納杰24小時咨詢熱線

                                                  納杰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
                                                  專利咨詢

                                                  您的位置:主頁 > 專利咨詢 >

                                                  價值10億專利無償分享給農民,這位朱有勇院士火了!

                                                  發布時間:2019-12-05

                                                  昨天在微博上,蝸牛納在微博熱搜上刷到了#院士將10億專利無償送給農民#話題。

                                                  #院士將10億專利無償送給農民#話題

                                                  點進去一看,這不是去年在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里,直播賣土豆的全國人大代表嗎?

                                                  直播賣土豆的全國人大代表

                                                  如果你沒看過當時的直播,那你可能不知道,當時院士朱有勇手上拿的土豆就是他帶著自己團隊和云南貧困農民們一起種出來的。

                                                  種完了土豆,又把價值10億元的專利技術分享給農民,這么大無私的行為不禁讓所有人好奇:朱有勇到底是什么人間國寶?

                                                  朱有勇何許人也?

                                                  他是云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在世界植物病理學界赫赫有名的科學家。

                                                  曾經,稻瘟病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人能夠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達到防治稻瘟病的目的。

                                                  但朱有勇做到了!他通過學習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從基因層面探索水稻抗性基因分布規律。并且為了研究2000多種水稻的基因抗性問題,還跑遍了云南省內62個縣。

                                                  直到2000年,朱有勇終于找到了水稻的品種搭配規律。他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方面的研究與突破,解決了世界糧食生產的重大難題,也為控制稻瘟病這一世界難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甚至他的這一重大研究也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了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

                                                  該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自然》上

                                                  隨后憑借著為國際糧食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還不到50歲的他于2004年榮獲了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國際稻米研究一等獎。也因此,朱有勇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植物病理學家。

                                                  但人家也不光是拿了獎回去,還為自己控制稻瘟病的技術申請了專利。(截取部分信息)

                                                  部分與控制稻瘟病的專利申請信息

                                                  本來朱有勇可以在云南農業大學工作直到退休,然后安詳快樂地度過晚年。結果卻在自己的人生巔峰期辭了校長一職,決定將余生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放到科研上。

                                                  其實搞科研也挺好的呀,累了就坐著休息一下,精力跟不上了可以靠在椅子上瞇一會兒,總歸是累不著自己的。

                                                  誰能想到在2015年,已經60歲的朱有勇,帶著團隊到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扶起貧來了。

                                                  朱有勇他們在最貧困的村里長期駐扎下來,天天拄著棍子到深山密林開展實地調研,就為給村民選一片自己研究的冬季馬鈴薯的土地。

                                                  難道朱有勇不光研究了水稻,連馬鈴薯都研究了?

                                                  這是當然的!他下鄉除了帶人、帶工具,還把自己的反季馬鈴薯專利技術給帶了過去。(截取部分信息)

                                                  部分反季馬鈴薯專利申請信息

                                                  然而想帶動當地村民們一起種植是個難題,于是朱有勇又帶著自己的團隊下地干農活,在三個月后用成果讓村民們知道:冬季馬鈴薯是見效最快的,完全不愁沒銷路、更不愁賣一個高價錢。

                                                  2017年,62歲的朱有勇為了保證村民脫貧不返貧,決定開辦技能培訓班,不僅親自給他們上課,還手把手地在農田里教學。

                                                  給村民上課的朱有勇

                                                  2018年,該培訓班第一屆學員種的十畝冬季馬鈴薯賣了7萬元。這個好收成讓所有人興奮不已,由此,村里有31戶也都跟著種起了冬季馬鈴薯。

                                                  因而才有了朱有勇作為人大代表參與兩會時,把自己學員種出來的土豆給吆喝到了人民大會堂的場景。

                                                  說起來,前幾天不是曾有#院士收了1500個農民學生#的話題在微博上引發關注嗎?文章中說的“農民院士”就是朱有勇。

                                                  據新聞報道,5年來,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開設了24個技能班,并聯合拼多多引入電商課程,與1500個農民學生一起實現了全產業鏈扶貧新嘗試。

                                                  據了解,這位“農民院士”的培訓班不僅不收費,還管吃管住免費發迷彩服和膠鞋。此外,他和上課的學員同吃同住,盯著他們參加完了軍訓后,就一起在田里學習犁地、播種、收獲。

                                                  是的,連他研究出種植方法之類的技術都沒落下,全教給了學員。(截取部分信息)

                                                  部分與種植方法相關的專利申請

                                                  按理說,讓村民們學會種地和推銷產品,已經達到了脫貧不返貧的目標??芍煊杏掠X得不夠,他還想再給人家盤盤別的地兒種些三七。

                                                  云南,是個種植三七的好地方。

                                                  據百度百科介紹,三七是一種中藥名稱,又有田七、人參三七、參三七、文州三七的別稱。它是以其根部入藥,其性溫,味辛,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因同為人參屬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于和多于人參,所以又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三七

                                                  三七作為“活血止血、化瘀定痛”的特效藥,是包括云南白藥、片仔癀等在內的360多種中成藥制劑的關鍵原料,其中涉及1300多家中藥生產企業、近千億規模產值。

                                                  可是這么好的中藥材,種植起來卻不太容易。因為三七“愛”生病,且種植年限越長,發病越突出,這嚴重影響到了生產。

                                                  雖說可以用農藥,但長期使用化學制劑的話,其抗藥性就越來越強,隨著用量越來越大,效果也越來越不明顯。

                                                  后來朱有勇研發了“三七林下種植”專利,這項技術可以不用一顆農藥,就解決三七容易生病,無法連續種植多年的難題。

                                                  從專利檢索中,我們能看到朱有勇和其團隊申請的相關專利。(截取部分信息)

                                                  “三七林下種植”專利

                                                  此外還有不少與種植三七相關的其他專利技術申請。(截取部分信息)

                                                  與種植三七相關的其他專利技術申請

                                                  有那么多專利可以幫助三七很好的生長,那么將來擁有該技術的企業得多賺錢呀。畢竟三七本身是名貴中藥材,特別是無農藥的天然有機三七,其市場價格相當的高。

                                                  所以后來有企業開出10億元人民幣高價,要買朱有勇的這項“三七林下種植”技術。

                                                  相信任何人在面對如此巨額的財富時都會心動眼紅,但這位“農民院士”卻婉言拒絕了。

                                                  就在多數人猜測朱有勇在等著其他公司開更高價格的時候,他竟轉頭把這項耗盡十年心血的科研成果,免費分享給云南當地的貧困村民。同時,他還定下了一個“誰都不許利用他的技術成果謀取個人利益”的規定!

                                                  不少網友感嘆朱有勇不愧是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農民院士”,如此大公無私的行為堪稱時代楷模,值得所有人學習。

                                                  網友評論

                                                  今年,朱有勇已經64歲了。僅用短短4年的時間便讓一個最貧困的村落從此富有起來,讓家家戶戶蓋起了磚瓦房,也讓每個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也許等云南的很多貧困村落學會種植冬季馬鈴薯、三七后,朱有勇會再把他們研究的其他種植技術,教給村民們。

                                                  不錯,除了反季馬鈴薯、林下三七,朱有勇和團隊還有其他專利技術在手。

                                                  2002年,發明了麥類與蠶豆、油菜與蠶豆多樣性優化種植技術;

                                                  2003年,發明了玉米與馬鈴薯時空多樣性優化種植技術;

                                                  2004年,發明了玉米與魔芋時空優化控制病害技術;

                                                  2005年,發明了玉米與辣椒優化種植技術;

                                                  2006年,研發了烤煙與玉米時空優化配置技術;

                                                  2007年,研發了甘蔗與玉米、甘蔗與馬鈴薯時空優化栽培技術。

                                                  如下圖所示,截取部分專利申請信息:

                                                  農作物種植方法的專利申請信息

                                                  不得不說,朱有勇及其團隊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很強,在搞科研的同時也不忘為自己的技術申請專利保護,這一點也值得所有科研人員們學習!

                                                  如今農業現代化發展,完全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科研人員到基層去推廣科學技術,像“農民院士”朱有勇一樣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只有親自前往實地實地考察,才能根據當地農時和農需,有針對性地在村里傳播相關的科技種植知識,以此提升他們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從而加大科技扶貧力度。

                                                  最后,向那些仍舊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為現代化農業做貢獻的科研人員們致敬!如果沒有他們的點滴付出,也就沒有中國農業產業的新發展。

                                                  ——END——

                                                  納杰微信公眾號

                                                  編輯:蝸牛納@北京納杰專利申請代理機構

                                                  本文地址:http://www.lojaarquibancada.com/a/zlsb/5551.html

                                                  相關閱讀:

                                                  國家高新企業認定條件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流程

                                                  專利申請的基本流程

                                                  PCT國際專利申請

                                                  申請專利的費用

                                                  貫標認證流程

                                                  上一篇:無聊、沒有意義,學生發明語音智能垃圾桶被群嘲!
                                                  下一篇:申請發明專利嗎?六個月授權的那種!
                                                  Copyright 2020-2022 北京納杰知識產權版權所有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外大街3號新世界中心寫字樓B座718室
                                                  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干_韩国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成年无码av网站天堂网_国产曰批试看免费视频播放免费挑